“你有你的铜枝铁干;我有我红硕的花朵。”作家舒婷这首《致橡树》,激励着一代代青年追求坚贞的爱情、滚烫的人生。
在川东北千年古城阆中,有这样一对年轻的夫妻,妻子是阆中市望垭镇人民政府党委委员、副镇长郑九玲,丈夫是阆中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民警侯林泉。他们用青春与诠释着这首诗歌,更展示了新时代“警嫂”风采——不仅做他坚强的后盾,更和他一起并肩奋斗。
不仅是生活上的伴侣
更是为群众服务的战友
博树回族乡是南充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乡镇,脱贫攻坚前,这里离城路途远、路况差。2013年郑九玲大学毕业通过公考分配到博树回族乡财政所工作。2016年侯林泉分配至阆中市文成派出所参加工作,第一站便被安排为博树回族乡驻乡民警。脱贫攻坚一声令下,他们共同投入为边远乡村保平安、谋幸福的工作中,从此不仅作为生活上的伴侣,更是为当地群众服务的“好战友”。
一次,侯林泉在博树回族乡清真村残疾人蒲某家中进行日常走访时,发现其家中多了一名头发花白的中年男子。见有警察到场,立即躲闪,引起了侯林泉的警觉。“蒲某一个60多的老太婆,家中怎么多了一个同年纪的男子”。经过询问,该中年男子叫何某红,是蒲某的丈夫。2003年何某红因家庭矛盾和妻子蒲某吵架后,一气之下离家出走。17年来,何某红外出一直未归,过着流浪的生活,音讯全无导致户口被注销,由于疫情原因刚回到家中。侯林泉了解情况后,立即上报领导,对何某红的户口进行调查恢复。同时,考虑到蒲某是残疾人,又是精准扶贫户,家庭十分困难,侯林泉将相关信息告诉了妻子郑九玲,希望乡镇政府能给予帮扶救助。经过侯林泉人二十多天的努力,成功将何某红户口信息进行了补录,而郑九玲将何某红的困难上报给乡领导后,引起了领导高度重视,经多次汇报和上报材料,成功为何某红申请到了低保。当何某红拿到户口簿和低保证时,向侯林泉和郑九玲说:“你们两口子,真是在为我们办实事啊”。
不仅在岗位上相互配合,郑九玲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,为丈夫办案提供帮助。2021年,侯林泉调入阆中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工作,在侦办部督案件“王某号等人杀猪盘电信诈骗案”中,由于案情复杂,涉案人员众多、资金去向不明,案件侦办一度陷入僵局,急需专业的财务人员进行梳理账目。大队领导得知郑九玲有财务专业证书并且从事多年的财务工作,主动找到郑九玲讲明了案件的重要性、保密性,请求协助工作。在不涉及具体案情的情况下,郑九玲以高度政治意识、保密意识,主动承担了该项任务,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涉案资金梳理清楚,最终两起案件查扣涉案资金千万元,获得了大队领导的高度评价。她用实际行动支持了丈夫的公安事业。
选择警察丈夫
就意味着更多的付出
无论在基层派出所还是刑侦大队,对侯林泉来说,值班、加班、出差,通宵办案都是家常便饭。一个电话、一条短信,就是出发的集结号。丈夫经常顾不上家,作为警属的郑九玲选择了守护、守望,默默地承担起了“小家”的全部,儿子上学、父母住院、奶奶生病,柴米油盐也是“无声的战场”,到处都倒映着她弱小而坚强的背影。
丈夫侯林泉的奶奶年过80,在2017年底意外摔倒,虽经手术挽回了生命,但也导致了头部中风瘫痪在床,生活不能自理。5年来,郑九玲只要闲下来,就会和公婆一起扛起护理奶奶的重任,准备一日三餐、换洗衣服被褥,将她照顾得很周到。每逢周末丈夫加班,她就会抽时间让奶奶坐着轮椅,推奶奶出去晒晒太阳、摆摆龙门阵;为了护理好奶奶的身体和饮食生活,她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医院,向医生请教中风老人的护理方法。郑九玲的孝德之心,也在不知不觉间感染着家人,每每推着轮椅带奶奶出门时,孩子也总在一旁搭话:“妈妈,我帮你吧”。她的关怀就是一份有温度的陪伴,让奶奶获得了最后的安详和平静。2021年4月,奶奶安详的走了,临终前始终放心不下,依依不舍的说道“孙女,这几年多亏了你哟......”
正是因为有一个坚强的后盾、温暖的港湾,侯林泉得以全心全意的担当“古城卫士”的公安工作中,入警以来,他先后主办“王某号等人杀猪盘电信诈骗案”、“5.31民族资产解冻诈骗案”等重大刑事犯罪案件100余件,被市局评为公安工作先进个人3次、优秀公务员3次、优秀共产党员3次,一个优秀青年警察的成长背后,无处不是妻子默默的奉献与支持。
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
争做能打硬仗的“花木兰”
曾经的郑九玲也是父母眼中的“幺女子”,“姥姥疼、舅舅爱”。在新时代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的火热战场上,经过一次次摔打磨练,她逐渐成长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,努力做一名能打硬仗、能打大仗的“花木兰”。
去年6月,郑九玲被组织上提拔为望垭镇副镇长。产业是乡村发展的首要方向,为加快产业振兴,立足当地特色资源,郑九玲到望垭镇8个村(居)深度调研掌握情况,广泛借鉴巴中、仪陇等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,并结合镇域实际,向班子决策提供了许多科学的、建设性的建议。今年以来,她成功策划了“望垭镇中药药推介会暨首届金银花采摘节”,可以说乡镇的各种大型活动,都有她活跃的身影。“九玲镇长是我们镇的产业代言人,头脑灵活、敢想敢干,这次我们的活动很成功,吸引了成都、重庆等地投资。”镇党委书记这样评价她。
在当地人的眼里,她是“娘家人”“自己人”,因为心里满满都是群众,群众心里她的分量也不小。作为民政和社会事务的分管领导,她跑遍了望垭的山山水水,一顶帽子、一瓶水,一个本子、一支笔—就是她的标准装束。明知困难重重,但是她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走下去,因为在基层工作岗位上,她见证了太多的“缺资金”“缺技术”“因残因病”等致贫原因,心中萌生了一个不灭的愿景,要让老百姓都有一条能致富的路。
任职以来,她先后协调人社、就业、农业等部门开展技术技能训500余人次;组织了150余名贫困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,切实扩宽了就业渠道和提高了就业技能水平;申报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补助4万余元;完善农民工服务平台数据库,对全镇近5000人农民工进行了实名制信息动态管理,选树典型优秀典型,培育发展了48名优秀农民工,活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;全面完成827位残疾人“量服”录入,按需“一对一”完善了帮扶措施;强力推动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、“充惠保”、老年人意外保险的征缴工作,实现“重点人员”医疗保险全员参保,继续构建全民健康体系,共筑健康防线;对农村特困人员、低保、残疾人、孤儿等低收入人口做好常态化救助和动态监测,加大兜底保障政策的落实,巩固社会救助兜底体系。村里的老百姓们常常称赞:“这是个好女子!”,同时先后获得南充市、阆中市“农村工作先进个人”“优秀共产党员”“乡村振兴新青年”等表彰奖励。
两个在不同战线上奔跑的年轻人,聚少离多是常有的事情,但不变的是守候。今年1月,侯林泉所在的刑事侦查大队全员出动,赴福建省抓捕在境外从事诈骗团伙骨干人员,经过10余天的艰苦奋战,侯林泉与同事们成功抓获了20余名福建籍在国外从事电信诈骗的犯罪嫌疑人。腊月二十四,大队租用大巴车押解嫌疑人回阆。车子到湖南境内时遇到雨雪天气,当晚23时,车辆才勉强进入服务区。侯林泉与同事们正在用开水泡方便面,郑九玲打来电话关心丈夫的情况,问他:“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?”侯林泉一下懵住了。妻子说:“今天是我们结婚纪念日,你都忘了哇!”侯林泉马上给妻子赔礼道歉说回家补上,郑九玲却暖心地说到:“补不补都没关系,路上注意安全,我和儿子在家,等着你回来过年”。
“爱——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,也爱你坚持的位置,足下的土地。”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,郑九玲用滚烫的青春印迹,诠释着一名平凡“警属”不平凡的奉献。